国学概论讲话 文学的起源 文学 国学概论讲话 5-1-2 文学的起源 文学的起源为诗歌,而诗歌实产生于文字之先。所以它产生的动机,决不在“著之竹帛,传之万世”,而丝毫没有功利的观念。 诗歌是怎样发生的 人类是最富于想象和情感的高等动物。当在太古时代,他们刚从... 03月27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
国学概论讲话 文的定义 文学 国学概论讲话 5-1-1 在中国的古书上,文与文学是有不同的意义的。 文的本义 “文”字的意义有三: 一为纹画的“文”,如《说文解字》:“文,错画也。”《礼记》:“被发文身。”《周礼》:“画绘之事,青与赤为之文。” 二为纹饰的... 03月26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
国学概论讲话 附——史评 史学 国学概论讲话 4-2-7 史评一门,自来目录家所著录,都包含二种性质绝不相同的书籍:一种是批评史事的,一种是批评史书的。批评史事的,专对于历史上发生的事迹作评论,像《左传》的“君子曰”、《史记》的“太史公曰”以下文字即属此类。... 03月25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
国学概论讲话 政书 史学 国学概论讲话 4-2-6 政书一目,《隋书·经籍志》分为“旧事”、“仪注”、“刑法”三类,后代的多数目录学家都依据它。旧事或称故事,亦作典故;仪注或作礼法;刑法亦作政刑,亦称法令,仅名称上略有不同。清代编《四库全书》,始据钱溥... 03月24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
国学概论讲话 纪事本末-史学-国学概论讲话 4-2-5 纪事本末和纪传、编年有何不同 纪事本末与纪传、编年的不同,在于纪传以人为主,编年以时为主,而纪事本末则以事为主。 纪事本末体创于何书 纪事本末的创始人为宋袁枢。 关萃祥谓“学者欲求一事之本末,原始而要... 03月23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
国学概论讲话 编年 史学 国学概论讲话 4-2-4 编年和纪传的分别 编年与纪传的分别: 焦竑:“编年”者,以事系年,详一国之治体,盖本左氏。“纪传”者,以人系事,详一人之事迹,盖本史迁。(编年又称古史,盖欲别于纪传的又称为正史。) 刘知幾以为编年、纪... 03月22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
国学概论讲话 纪传下 史学 国学概论讲话 4-2-3 《唐书》的作者和内容 《唐书》为五代后晋时刘昫、张昭远等奉勅所撰。 全书凡二百卷,计帝纪二十,志三十,列传一百五十,约一百九十万言。 自宋欧阳修等撰《新唐书》,此书便废而不用。然其本流传人间,历世不绝... 03月21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
国学概论讲话 纪传中 史学 国学概论讲话 4-2-2 《晋书》的作者 《晋书》的作者,在唐以前,有何法盛等十八家。 唐太宗以为都不完善,遂于贞观中下诏命房乔(房玄龄)与褚遂良、许敬宗等再加撰次。诸人乃据臧荣绪的旧书,加以增损。 其后,又命李淳风、李义府、... 03月20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
国学概论讲话 纪传上 史学 国学概论讲话 4-2-1 何谓正史? 纪传体的史,自《隋书·经籍志》称为正史,与编年体的古史并立,历代以来,相因不废。 但刘知幾却并举纪传、编年为正史。 晁公武以为:“‘编年’、‘纪传’,各有所长,未易以优劣论,……而人皆以‘... 03月19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
国学概论讲话 史学的沿革 史学 国学概论讲话 4-1-3 古代“结绳”以纪事,为中国有历史的开始。 及黄帝立史官,命仓颉为左史,沮诵为右史,左史记言,右史记事,于是始有记载之史。 周代则有太史、小史、内史、外史、御史等五官。 春秋时,各国都有史官:鲁有太史,... 03月18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