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A+
所属分类:国学概论讲话
“易”有几种?
《易》有三种,《连山》、《归藏》、《周易》。
- 《连山》:“夏代的《易》名《连山》,以艮卦为首;
- 《归藏》:商代的《易》名《归藏》,以坤卦为首;
- 《周易》:周代的《易》名《周易》,以乾卦为首。总名“三易”。
“周易”二字作何解释?
易:易有三解:
- 简易
- 变易
- 不易
周:周有二解:
- 一是因重卦、系辞、作《十翼》者都是周人;
- 二是因其道“周普”,无所不备。
画八卦的是谁?
画八卦的是伏羲。伏羲取则于鸟兽文章、《河图》、《洛书》以造八卦。为乾、坤、震、巽、坎、离、艮、兑。本有图而无字。
重卦的是谁?
后人取二卦相重,成六十四卦。关于重卦者有以下四种意见,通常多认为是伏羲或周文王。
- 伏羲:王弼以为重卦的人即伏羲自己。
- 神农:郑玄认为重卦的人是神农。
- 夏禹:孙盛以为重卦的人是夏禹。
- 周文王:司马迁以为重卦的人是周文王。
《易经》的内容
易经内容可分为经、传二部分。
经:
经的部分可分为两种:一为《卦辞》,一为《爻辞》。关于其作者,郑玄以为都是周文王所作;马融以为《卦辞》为文王所做,《爻辞》为周公所作。皮锡瑞以为二者都是孔子所作。通常多从马融的说法。
- 卦辞:定全卦的意义。
- 爻辞:解释每一爻的意义。
传:
易传共七种,十篇。相传称为《十翼》,为孔子所作。古文学派相信“十翼”说,今文学派则反对之。宋学派以为《系辞》《文言》以下,皆非孔子所作。
- 《彖辞》(上、下):解释卦辞。
- 《象辞》(上、下)
- 《大象》:解释全卦所从的象。
- 《小象》:解释每爻所从的象,即解释《爻辞》
- 《系辞》(上、下):补充《彖辞》、《象辞》的不足。
- 《文言》:《文言》是“文饰”之意,专解乾、坤二卦。
- 《说卦》:偏于说象,在陈说八卦的德业、变化及“法象之所为”。
- 《序卦》:说明六十四卦相承相生的次序。
- 《杂卦》:杂举各卦的卦义,拿同的互相比类,拿不同的互相发明。
易学的派别如何?
易学可分为汉学(包括:今文学派、古文学派)、宋学两派。
今文学派(四家):
- 施氏
- 孟氏:东汉虞氏世传孟氏易,五传至虞翻。
- 梁丘氏
- 京氏
古文学派:
- 费氏:东汉时,陈元,郑众,马融,郑玄,荀爽学之,为作《传》《注》;魏 王弼以老、庄解易,亦用魏氏本。古文学乃大盛。
宋学:
分图书、易理两派。清代汉学复兴,图书派、易理派均无立足余地,日渐衰落。
图书派:
图书派附会所谓《河图》《洛书》,起源于道士东抟,撰《易龙图》一书。“抟学”历宋、元、明三代,其时为易学正统。“抟学”又分两支:
- 穆修:五传至邵伯温,撰《易学辨惑》(盛行)
- 种放:四传至刘牧,撰《易数钩隐图》(渐衰)
易理派:
- 起源于胡瑗,作《易传》,专究性命道德之理;继之者:程頤、郭忠孝、项安世、杨万里、许衡等。
- 清:惠栋(继之者张惠言)、焦循(自成一家学说)
- 我的微信
-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
-
- 我的微信公众号
-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
-